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江山热血美人 > 第二十七章 变故大起

第二十七章 变故大起(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四月七日,贤杰点起十万人马,带着单铁勇、石明亮、宋天成、归田虎、万长山、普济、闲空,浩浩荡荡开往周家岩前线。四月十五日,大军过了卢氏县城,西进至一个叫大铁炉子的地方,离周家岩尚有两日路程。

贤杰见天色已晚,传令安营扎寨、休息一晚,明日继续进兵。

睡到半夜,贤杰忽被暴雨般急促的马蹄声惊醒。贤杰出帐一看,竟然是姜红火,只见他血染战甲、拜伏在地、上气不接下气道:“大哥,不好了,龙颜那贼,造反了!马嘴山、小石城、信州、亳州、永城……尽已献给唐朝!”

贤杰不由大吃一惊,追悔莫及:“悔不该信任这厮……”

这时太宗新提拔的军师徐进元(徐茂功的儿子)给太宗打气道:“陛下,局势还没危险到那种程度!臣以为,逆军犯上作乱,不得人心,必遭天遣!且逆军兵分三路袭我,分散了力量,我军足可将他们各个击破。具体说来,南路逆军被李林将军扼守,尚在南阳止步不前,实不足为惧;北路逆贼滥杀百姓,早已引起公愤,以至军心离散,况没有渡船,无法渡过通济河。而我北路已有勤王部队二十万人,凭河据守,足以拒敌;至于眼前的敌人,更不足虑,那杨贤安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其实是个孩子,不懂计谋。况敌军粮草不足,供给很难维计;而我军却供应充足,足以持久抗战。再者秦元帅已经攻下牧羊城,不日就可班师回援我军,那时加上各地勤王兵马,我军可达一百万之众,要破区区逆军,何用吹灰之力?我军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些逆寇虽兵将众多,其实大部分是我大唐兵士,不得已才投降了逆贼,还有众多良民百姓,大都不愿打仗,我军可派出细作深入敌营,进行策反……此外陛下还可颁布一道诏书,凡误加入逆军者,只要重新归顺朝廷,一概既往不咎,依旧可耕种田地、减免赋税……”

太宗龙颜大悦。

也是合该大逆气数已尽、大唐将兴——那杨贤安自第一天得胜后,从第二天起却打起了摆子,到后来竟成了伤寒,整日昏昏沉沉,不停拉稀,把一个雄赳赳少年郎弄得瘦如黄花、不能出战。

中路军代元帅高应虎急坏了,一面责令随军郎中给贤安开药治疗,一面将情况飞报大逆天子。

大逆天子杨贤杰接到急报也大吃一惊,急令整顿军马,打算亲自去周家岩前线督战。

正在校场整点军马时,北路军又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原来贤宝过度滥杀终于招致了后果,通济河沿岸的百姓反抗逆军滥杀和拉伕造船,竟将逆军战船全部烧掉了!同时土匪出身的卢定国强入民宅,强*奸一名十六岁少女,被贤宝撞见,贤宝怒不可遏,当即拨剑斩了卢定国(贤宝只是被心魔所控,才嗜杀成性,其实仍天性善良正直、疾恶如仇)。卢定国的兄弟向友平、贾守义、李子雄便造起反来,率本部兵马同贤宝的兵马生了混战。

向友平这些人自然不是贤宝对手,很快便被贤宝斩了。但逆军军心已经不稳,部队中开小差投奔唐军者每日成百上千。这时河北、山西两省赶来勤王的十万唐军又在渭南北面渡过了渭河,攻占了渭南,抄了逆军的后路。贤宝不得不令谢志君等三将率三万人马守住通济河东岸,自己率领五万主力去夺回渭南。还未到渭南城下,五万士卒已经散了将近一半,贤宝饶是英勇,苦于手里无兵,因此要夺回渭南难度很大。

贤杰同狄公、范进紧急磋商对策。狄、范二人认为北路军败局已定,中路军也岌岌可危,不若当机立断,趁全局还未呈败象,及早同唐朝议和。

贤杰此时受形势压迫,暂时将两位美人的死放到了一边,重新立起雄心壮志,要夺取大唐江山。当下见两位臣相劝他同大唐讲和,不由十分生气,一面派人调龙彪火前往渭南支援贤宝,一面要御驾亲征,亲自驰援周家岩,同时要两位臣相回汴州驻防。

贤杰的打算是:南、北两路暂取守势,集中力量攻取周家岩这一路;若能取得突破、擒得唐太宗,便可挟天子而号令天下。贤杰的这着棋若能得手,大唐可能就真的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