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绝品盗帅 > 第673章 攻城之战(上)

第673章 攻城之战(上)(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些不满的意见,在小皇帝逄瑛的强力压制下,暂时翻不起多大浪来,最关键的问题是大齐后援后继乏力。

大齐目前的国力,根本不能支撑长时间的战争消耗。黄元度情知这一战的关键之处,在后方极力筹措,却举步维艰,江南诸大家联合起来,联合抵制。他们带头屯粮,抬高物价,使得民怨沸腾。若非黄元度超然的身份,换一个宰相,早就被换了下去。

一时间,大齐无论前线还是后方,都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状态。

————

前线战事胶着,在蜀国的梁乙越折腾得极欢。他不停地奔走在太子府、相府、枢密使府等诸高官之间,力促蜀国高层出兵援助西夏。

正元十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还没进十一月,关中便下起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伴随着呼啸的北风,漫天飞舞。这个天气对于战乱中的关中百姓来说,更是一场灾难。

十月二十五,金军占领了渭河北的最后一座大城——咸阳,陈兵河畔。在此之间,同州、华州、耀州等渭河以北的地方,已经尽归金军所有。金军在各城镇设粥棚,救济百姓。随着大雪来临,金军都龟缩在沿河设立的大帐和城镇中,倒是遵守了齐金之间的约定,没有渡河。

齐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渭河南沿河一线渭南、邓县和华阴等地,都驻扎了近万人马。渭河上已经结了冰,金军随时都有可能过河而来。惟一让齐军心安的是,峣关已经拿下,齐军的粮道无阻。

然而,对于围困长安的齐军来说,这个天气是雪上加霜。经过三个月的鏖战,齐军早已疲惫不堪。这场战争来说,对于金军比较轻松。而对于齐军来说,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战。

在齐军围困长安之前,长安绝大部分贵族高官,都已经逃往大散关,余下的都是一些死忠于李元旦的部队和官员。这些人被齐军水淹四万多西夏俘虏的暴行激怒,誓死守城。长安城里的西夏军不多,只有不足两万人。然而,长安城高壁厚,是名副其实的坚城。齐军曾发动过五六次试探性进攻,都被西夏军以强硬的姿态守住。

有消息称,李元旦在长安城内囤积了一年有余的粮草,短时间内,根本不惧齐军困城。

灞桥镇一所大宅里,逄桧躺在床上,气若游丝。随军的太医早就暗示高定山等齐军高层,王爷早已经油尽灯枯,只所以迟迟没有撒手西去,是因为心里憋着一口气,想看到齐军入城的那一天。

高定山、关杓、肖定国诸将尽管心里焦急万分,但面对如此坚固的城池和糟糕的天气,都束手无策。

坏消息不仅这些,渭河北岸的金军如同一条猛虎,不知什么时候就能扑过来。而在大齐关内,也颇不得安宁。先前,齐军久攻潼关、峣关不下,军内就已经出现反对言论,而在江宁城,那些文官没亦颇有微词。齐军破关而入的时候,这种反对声音暂时被压了下去,眼下长安城没有一鼓而下,又有人要闹腾起来。

特别是一些不知兵的户部、礼部官员,指责齐军将领借战争之机贪墨饷银,以致耗费巨大。也有几个已经隐退的老将,现在却活泛起来,在有心人的鼓动下,纷纷上书,指责战事不利。还有更无耻的,见齐军兵困长安,便主动请缨,要到长安前线来,意图抢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