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文魁 > 第一千两百二十五章 推举

第一千两百二十五章 推举(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天子念及如此,当即长叹道:“先生一去,只留下朕在此,倒是真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人了。既是如此,朕就准了先生此请,先生先回乡养病,待他日疾愈,朕还要召先生回朝辅政的。”

“老臣叩谢陛下。”申时行知道天子虽这么说,但事实上自己真已无返回朝堂的机会了。

“来,赐坐,朕与申先生有几句掏心窝的话要说。”

火者当即给申时行搬上连椅,申时行称谢后入座。

天子对申时行道:“朕记得当年张……张太岳陛辞之日,曾与朕言过国之积弊在宗室,在吏治,在边患,在国用,在私家日富,公室日贫……朕这几年为政,朕重修宗室条例,平缅甸,征火落赤……”

而申九称是一句,也不再多言。

不久申时行的轿子到了紫禁城,然后又换乘步撵一直到了乾清宫。

到了宫门前,申时行方才下轿。

申时行看了乾清宫一眼,瞬间百感交集,张诚,陈矩,田义等司礼监太监此刻都在宫门前候着。

“申老先生,皇上在宫里等着呢。”

“……倒是国用,年年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申时行垂头道:“陛下亲政以来励精图治,以民心为念,造福天下苍生,天下臣民都是看得见的。至于方才陛下所言的积弊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不仅是本朝,就算是三代之时,也未必没有,要革除积弊要徐徐图之。”

“先生有何高策,还请教朕?”

申时行道:“治国安邦乃一道,从古至今为政大略都不差,只能肯为之三年五载必有成效。但最怕就是朝令夕改,一年换一小策,三年改一大策,百官不知方略,百姓不知所从。左右摇摆不定,国事皆毁于此。”

天子想了想道:“先生的意思,是要朕择大臣佐政,用其三五年而观后效?”

申时行点点头道:“天子恩重如山,老臣临别前能赐见一面,老臣实感激涕零。”

说完张诚亲自搀扶申时行入宫。

于乾清宫暖阁里,申时行拜见天子后双目泪流地道:“老臣之前久病旷官,耽误国事,连上十余疏恳请陛下恩放老臣回归乡里,以了余生之事。蒙陛下荷留连下谕旨,如此君臣恩遇从未见典章所载,老臣即便是捐躯糜骨,也不足以报答。老臣叩谢陛下”

见申时行如此,天子想起十几年君臣,不由也是有些感动当即道:“先生快快请起,朕践祚之初,先生即是朕的讲官。先生十几年辅政,朕自始自终仰仗先生良多。眼下四方多事,朕还需仰仗先生处理国事,先生何必因小人之言而求去呢?”

申时行道:“回禀陛下,老臣只是卧病已久,实难堪大用,至于小臣议论,虽说是无根之谤,但老臣蒙此不白之冤,却有口不能自辩,何颜能够就列,不如归里回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