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林延潮则说不行,权力与义务是相等,也就是义和利必须要并举,这可不是什么二元论,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从利人利己两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明朝拯救你们朝鲜于灭国的路上拉了回来,这岂是你们几句感激就可以完事。

放到过去这是‘兴灭国,继绝世’,人家对你有如此大恩,你也当力所能及地报答,而你们这些东人党,口口声声言义利不两立,义在利先,就是用来赖掉我们明朝的救国之恩吗?连个小小的分国意见都敢反对,当初朱子的理学就是这么教导你们的吗?

林延潮一席话说得满堂朝鲜官员是哑口无言。

论国力,朝鲜还指望明朝撑着,论舌战,他们也是远远不如林延潮。

今日如此的两国谈判,柳成龙是完全败下阵来。

柳成龙提出的话每一句都被林延潮所反驳。

好一个动静之分,义利之辩

李滉与李珥,东人党和西人党几百年来争论就被林延潮一言道破。

李珥义利并举最大的破绽,在于这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所以他到最后也不得不回到义在利先的路线上来。

林延潮当然也没办法,挑战理在气先,义在利先在古人心底的地位。

柳成龙当即道:“上使的意思,下臣已是完全明白了。若非宋总督,李提督率军入朝相救,凭着鄙邦一己之力早就灭国了。明国对我朝鲜确实有兴灭国之大恩”

“我们朝鲜并非忘恩负义之辈,至于上使的请求,下臣会如实全部转述给国主及世子殿下”

但是林延潮反过来却以朱熹的诗而论,我不否认有个真理的存在,但是恰如整条河水的真源一般,我们是走不到的,正如明月映万川那明月,我是可以看得到,但是却是得不到的。

不过我们走到某个具体的溪流旁时,却可知道这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就要从两分法来看待问题了,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一了。

柳成龙深知无法反驳,因为林学的逻辑同样的强大。因为他的每句话都在完整的逻辑下击败了自己。

先是儒家的义利对立,含有利的义并非是义。引申为明朝帮助我朝鲜既然是大义,即不可对我朝鲜提分国这样的要求。

眼见义利对立不成,然后退而求其次,义在利先。你们明朝讲大义,我们朝鲜自然会回报,但这回报你不能强要,我们要自己给。就好比你给我修个屋子,免去了雨天在屋里打伞之苦,但我只是感激你几句就完事了,但实际我家中家财万贯,这也就是大义小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