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刀光如月映九州 > 第223章 两个选择

第223章 两个选择(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凤九霄仔细端详了半晌,说道:“三郎说得没错,真有可能是赝品!”

花三郎一脸得色,刚想趁热打铁、表情浮夸地吹嘘几句,忽然看见刘灭周那双眼睛一片冰冷,似乎瞪了自己一眼,他连忙收敛心神,总算忍住没说出来。

但他仍然心有不甘,为了继续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他故意没话找话,问凤九霄:“庄主,那你说这幅画能卖多少钱?”

凤九霄瞅了瞅他,似乎眼神里突然浮现出另外一个熟悉的影子,他微微一笑道:“我又没卖过画,我怎么会知道能卖多少钱?不过临摹之人的手法也是妙到毫巅,料想必也是一代名家,这画应该是唐代摹本,即使是赝品应该值不少钱!”

花三郎问道:“对了庄主,你咋知道是赝品呢?”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的一代画圣顾恺之的泣血之作!

世人称之为天下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标价一千万两白银都是对这幅画的亵渎!标价一个亿勉强对得起它的价值!

画作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做。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凤九霄道:“首先一幅真品是有灵魂和气韵的!简单的说就是真迹有生气,赝品有死气!胸有成竹这句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花三郎道:“就是做事情很有把握呗。”

凤九霄道:“嗯。一位先贤说过,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就是说画竹之人必先胸有成竹才能画得运笔如飞,一气呵成!才能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你想,稍纵即逝,就是说速度慢了就不行,差一点心中的竹子就要消失了,或者变形了,他整幅画就会越画越走样,与初衷差得越来越远,最后就越来越不自然!真迹是照着竹子画,结合了画家自己的构思和想象,结构紧凑、布局森严,心境与笔意完美契合,每一笔、每一划之间的衔接才能丝丝入扣、天衣无缝,让人看不出半点突兀之处。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赝品却是照猫画虎,对着死竹画竹,自然无生气!而且眼前这幅画至少有三处停滞、卡顿之处,明显不是一笔而成,以这幅画的意境来讲,这几处没有停顿的必要,以顾恺之的功力来讲,这几处也不可能卡顿,所以必然是后人描摹时不能一气呵成、一笔贯之造成的漏洞。

再者晋代的纸质历经百年沧桑变得有些枯黄,但这种褪色是经历无数岁月侵蚀造成的,颜色变化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所以无迹可寻,而这幅画所用的宣纸的黄白变化泾渭分明,明显是用人为处理过的,造假的迹象略显明显。”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这便是描写洛神的千古名篇,一个人心中有一个洛神,一千个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洛神,只有顾恺之画的让所有人挑不出毛病!

顾恺之的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被后世称为“铁线描”。

唐代张彦远对顾恺之的画评价为:“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雷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也。”

可见后世对顾恺之的评价之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