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启明1158 > 一千四百二十六 发展工业城市

一千四百二十六 发展工业城市(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考虑到这些问题,为了确保明国对辽东的统治,苏咏霖一边发展畜牧业,一边也大量派人在辽东找矿产。

他准备用发现的矿区代替农业聚居区成为人口聚居区,发展工业聚落,进一步发展为工业城市,留人,并且扩大居民规模。

至于粮食问题,到时候大不了转运粮食到辽东,虽然代价不低,可是这块战略宝地说什么也不能丢掉。

很多受了伤或者年纪偏大的战士响应中都苏咏霖的号召,就地退役,就地转业,成为基层乡村的工作者,为辽东地区的移民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辽东地区之所以有将近四百万人口在这里安居乐业,这些退役战士居功至伟。

在人口分布上,辽阳行省大约有三百多万人口,黑龙江行省的人口还不到一百万,人口分布上是有点问题的,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天冷,实在是冷。

因为气候严寒,农业生产上有不小的阻碍,很多耐寒高产作物还没有传到中国来,东北地区就算有很好的肥沃的土地,有效利用率也非常低,所以黑龙江行省的人口数量根本上不去。

这其实也很符合这个时代的气候大环境。

唐朝的时候,北半球的气候都很温暖,于是高原之上能孕育出吐蕃帝国这样的强大政权,辽东也能出现拥兵六十万的强大的高句丽,这都有赖于气候温暖带来的适宜的农业生产条件。

但是气候一旦转寒,这样的生产条件不存在了,文明也就随之衰落了,文明的遗民们要么南下中原混入汉人之中,要么留在当地退化成渔猎文明。

不是他们不想农耕,而是气候不允许。

而现在的黑龙江行省也有这样的趋势,很多地方都不适合农耕,适合农耕的地区很少,人口承载力有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