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八三八章 或成黄巾最大赢家

第八三八章 或成黄巾最大赢家(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整日的,带着一伙十余人的亲卫,骑着马儿到处晃悠。今天看看砖窑,看看玻璃窑口,明天就看看地的翻土进度,后天跟铁匠讨论一下兵甲,看看铁矿以及炼铁的情况,跟木匠研究研究还有什么东西要做,给病人看看病,关注一下各种动物的养殖情况,每天还得跑出去给人看上几个病。

不时的,就得跑去其他的地方巡查一下,看看民官工作是否尽心,是不是又有人想钱想疯了,得关注军队的耕作情况,关注士兵的身体、心理健康,要找各卫司马研究休沐制度,没结婚的研究婚配事项,盐场也得注意,这也是赚大钱的。

经常性的,清点自己的家底,看看能够支撑多少时间。还得研究商税如何收取,更得找人去北方散播和平的理念,要让人们都知道,他们现在开放做生意,可以过来看看,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的人,都能拿着东西过来卖。

关内不好操作,因为生意是被豪族把持的,距离也更远,王言没办法直接跟个人做生意,但是在北方,那就没问题了。他们自己过来贸易,谁也拦不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羡慕大将军治下百姓的生活,一点点的被渗透,被大将军利用物质先进、文化先进,一点点的拿下。

对于军队的兵役年龄,现在并没有完全推行。因为这不只是当兵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物质水平,医疗基础,教育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的,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的。

现在人口生育提到十八岁,这是必要的。多的三四年时间,相比起生十个,只有那么三四个能活到十岁,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服役年龄,虽然现在没有提到二十岁,但是也在收紧,各卫会慢慢的裁汰三十二岁以上,还不是军官的老兵。

基础教育,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好比现在,他就是印出了书,就是把蔡邕也弄过来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师者教书?

至于造纸、印刷对于豪族的冲击,基本是可以忽视的。因为这个根在教育上,在于国家选官体系上,无人教导,把书发的到处都是,有几个认识字能看懂的,这注定需要十年二十年的过程,才能初步的在教育上有一定的建树。

而教育的基础,是物质条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能有时间去学习进步,进而培养出一个什么远大的目标。

作为经济贸易的关键,钱币,那是必要有的。待到今年秋收,王言就会用钱币收购治下百姓的余粮,再待到来年,治下的经济活动就能初步的活跃起来,那就是富强的开始。

徒河城,又扩建了不少的书苑之内,王言已经不在落地窗前坐着了,很简单,因为热,故而把办公桌之类的,全都横移内里许多。

不止如此,以前的席子、矮几,也都统统不见,换了一套榆木打的实木桌椅,终于改变了跪坐。

此时此刻,穿着素白蜀锦单衣的大将军,正笑呵呵的看着站在那里哆嗦着翻看书籍的甄晟。

好一会儿,甄晟小心的将书放在王大将军的办公桌上:“大将军,此书真乃天赐之造化也!”

同样的,物质条件也决定了医疗基础,看病要花钱,培养医者要花钱,药材要花钱,研究要花钱,如此种种。医者,又决定了婴儿成活,病人得救,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这又是决定兵役的一个基础。

而兵役制度,又决定了保护生产资料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保证自己的生产所得,保证人民的生命,才能不断的改善物质基础,进而推行教育、医疗体系的建设。

汉代人民寿命,普遍在三四十岁左右,他们死于饥饿,死于严寒,死于疾病,死于兵祸。但以上种种之事都在向好发展,寿命是自然而然便提高的。

至少目前在他王大将军的治下,可以很肯定的说,百姓只有死于重病,死于工作时的意外,不可能冻死、饿死,更不可能被敌人打入腹地杀死……

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开始了,王言也是忙的不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