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三十七章:哪有又快又好的法子?

第三十七章:哪有又快又好的法子?(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就这样,以我们尚不清楚,还在工作中为由再次搪塞过去了。

但天天如此搪塞也不是办法。这每天下午定时来聊天的搞法害得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应对嘉靖那头的压力。

诶,到这时,高翰文发现这似乎是个阳谋,减免商税只是个由头,就算真减免了还有其他事情,主要就是占用他这个知府大人的时间。只要时间久了,嘉靖失去了耐心,自然万事皆休。

这一点,高翰文是之前自己大意了,没想到会捅这么大篓子。

很明显,现在除了几个士绅突然开始叫苦免税,道理很简单,他们租田是花钱了的,因而商税必须减免。其余还是风平浪静。

联想后世有位玉米晓夫也是自己嚷出了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结局是老大哥那个朝廷的精英分子从此绝望,再不能团结,老大哥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与崩溃。

因此,为了补自己这个篓子,必须得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办法才行。嘉靖能一直不吭声或许就在看自己的实用价值吧。

但要在这种环境下想办法何其艰难。

----------------------

在书房思考没多久,管家就来报告,前衙徐、赵、郑、何、沈几家员外又来折腾减免商税了。

“高知府,还望府尊明察秋毫,奏明皇上。我等租田种桑,上应国策,下济灾民。不说劳苦功高,至少也是竭尽全力。但租田确实花了钱的,不能还像以往一样交商税啊。如果这样,以后谁敢响应国策,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吗?”徐员外首先发话了。

“高知府,当初我是率先响应你的政策的,但现在道理确实如此。朝廷也不能总是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吧,况且这商税原本没多少。你看是不是能免则免了”赵真善紧跟着徐员外后发言,虽然套了下近乎,却更是让高翰文为难。

但经过这句话,高翰文似乎抓住了重点,原本商税没多少,但没多少到底是多少呢?还不清楚呢,立刻回敬了一句:“具体原本商税是多少,我还不清楚,已经让徐同知、沈知事、马照磨汇同核算了,等算清楚了才能给大家一个答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