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唐便利店 > 突厥烟云 245 哗啦啦的地下水

突厥烟云 245 哗啦啦的地下水(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自贡产盐的历史就有2000多年了,一口自流井、一口大公井,最后合起来形成了自贡的名字。

不多在唐时,这里虽然产井盐,但是效率并不算高。

主要原因也和当时的打井技术还有煮盐技术有关。

唐平说道:“若是能制成新式打井工具,富义县的盐产量便是翻上几十倍也不成问题。”

这可丝毫没有夸张,自贡的井盐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

而唐平说要说的,不是让大唐现在收盐税,而是让他们把盐的成本给打下来,以此来获利。

今天我们有冷藏设施能够对食物进行保存,而古代百姓保存食物的办法是腌渍酱菜,古代人对酱菜有着较大的依赖和需求,因此,对盐的需求很大,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唐代五口之家,每月用盐十三斤"现象的原因。

盐的需求量一直极大,而现在大唐的盐主要是湖盐和井盐,东越那边有海盐,但是买过来以后价格不会比湖盐、井盐低。

湖盐相对于海盐,产量要小一些,而井盐就涉及到一个挖井的问题了。

唐平说的赚钱,就是大量开采井盐。

要知道在抗战末期、冯玉祥到自贡募捐,只有22万人的自贡捐献了1.2亿法币,而自贡的大盐商个人捐款1500万法币,全国第一。

从他的财富就能侧面看出自贡的盐到底有多么的多。

用的当然就是他刚才提供的小孔钻井技术了。

听完唐平的话,戴胄说道:“唐大人说的是剑南道的富义县吧?”

唐平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富义县。”

说富义县,可能有人会觉得耳生。

而如果说这个地方现代的名字,那么很多人就都知道了,那就是四川的自贡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