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1364章 尝试(双更了)

第1364章 尝试(双更了)(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国企将死——这种意识,在86年以前,也就是七五计划施行之前,还不是太明显,但是,进入86年以后,就越来越明显了。

改革开放之初,国企的状况其实是蛮不错的,许多工厂都是三班倒的开工着,一些景气的厂子,比如自行车厂、电视机厂、化肥厂之类的,厂长批条简直能当钱用。

但是,国企的衰败也是异乎寻常的快。理由万万千千,结果都是向着横死去的。

前几年,国企的状况虽然引起了上层的关注,但是,担忧的情绪并不重,自上而下的各级官员,都在尝试着对国企的挽救,股份制被提了出来,大包干的政策被执行了下来,上缴利润也变成了收税,党委书记的权力也受到了限制,厂长制或者一长制更是闹的风风火火,甚至国外的经理人也被引进来了,在武汉做起了改革先锋手。

然而,所有这些措施,全部可以说是失败了。

甚至,有些时候为了谈下来某些国家重点装备,外贸团还会牺牲非重点装备,有意让外方赚一点,其实就是挪东墙补西墙,补贴了预算卡的比较紧的重要装备。名义上,以较低的价格谈了下来,为国家节省了xx外汇,实际上,就是非重点装备的采购企业吃了亏。

就宏观上来看,甭管是外贸团、外汇还是国企,都是国家的,外贸团有灵活组织资源的资格和必要,但是,从部门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角度来看,你牺牲我来成全别人,你问过我们全厂老少爷们没有?

华北药业的技改装备要是跟着杨锐的团走,资源分配只是最基础的,事实上,整个华北药业的未来,都是与接下来采购的装备挂钩的。

无论是张厂长这样主张全面换新的改革派,还是董厂长这种土洋结合的保守派,何去何从,都要看最后买回来的设备是什么样的。

同样关心此事的还有胡秘书。

如果说国企是病人,改革是医疗手段的话,进入86年下半年,现有的医疗手段已然用尽,病人被宣告死亡,几乎是逻辑上的唯一答案。

他翻着杨锐递给自己的计划书,心里的震惊都快要压不住了。

从根子上说,胡秘书其实并没有将产业资讯委员会放在心上,只是乔公吩咐了下来,他就给安排了,殷勤大部分是给予诺奖得主的,而不是杨锐本人的。

胡秘书揣摩上意,觉得给杨锐的安排,更多的也是尝试。

不是对制药或者化工企业的尝试,而是对国企的尝试。

这其实就是80年代后期的主旋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