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 第1052章 1052 相当于五个师的男人

第1052章 1052 相当于五个师的男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和晶体管的问世相比,同样是这年夏天发射升空的全世界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之前林有德试过发射侦察卫星,结果卫星的胶卷仓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丢了,就那么一下子就从地面的监控中消失了。随后林有德通过关系调动意大利军队,在预定回收的地中海海面上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那个回收舱。

一筹莫展之际,冯卡门博士名下一个中国研修生站出来,指出航行控制部门对回收舱的返回轨道的计算有误,并且认为回收舱可能落进了巴尔干半岛甚至黑海的范围内。

林有德一听指出这点的研修生的名字,就下令按照他说的方式再算一遍。

而在反应的烈度方面,美国大概是最激烈的,美国人一直把电子系统看作自己的强项,并且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提高电子管作为放大器的性能,经过这些年的改进,他们的几台电子管计算机的性能都得到了大量的提升——同时体积和电耗也变得更加可怕了。

美国人还沾沾自喜,宣称依靠这些大家伙的运算能力,美国的科学技术会持续领先于世界,另寻蹊径的德国只能猖狂一时。正因为这样,美国人对晶体管的研发一直都在不紧不慢的进行中,拨款和人力分配的有限度都不高。

现在倒好,晶体管一出,虽然此时只是制造出了可以大规模实用化的晶体管而已,但晶体管的高性能,已经明确的指出了计算机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林有德建造出晶体管计算机,美国人的领先优势就荡然无存。

于是美国人急了,霍华德史塔克找到了夏绿蒂,获得夏绿蒂支持之后决定向国会要求紧急拨款,以应对这个最新变化,加快晶体管的研发。

美国人忙得团团转的同时,林有德则向自己的科学家们提出了“集成电路”这个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林有德决定组建一个专门的攻关组,里面不光是电子技术领域的专家,还有和集成电路的生产相关的材料学专家以及专精于改进制造工艺的工程专家。

攻关组的目标就是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而另一方面,建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的任务,则交给了冯诺依曼博士领导的电子运算实验室。

很多人可能以为冯诺依曼是个电子工程学方面的泰斗,其实他本职是个数学家,他在计算机的诞生过程中,主要负责计算机的软件方面,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运作框架,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图式和基本指令集的雏形,就是由冯诺依曼完成的。同时他还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当然了,伟大的科学家都是通才,冯诺依曼也是个出色的物理学家,电子工程方面的内容他肯定懂一些。但林有德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没有把诺依曼安排去研究晶体管,而是让他专精于改进计算机的运作逻辑,提高运算效率。

冯诺依曼在战后领衔的电子运算实验室同时也是目前全德国最大的计算机中心,实验室中安装了六台大型的电子管计算机,负责给全德国的科学研究人员提供运算服务。

冯诺依曼手下有大批的电子工程学专家,在设计制造计算机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虽然要制造的是新式的晶体管计算机,但林有德相信他们能够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