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 第111章 该死的王伦

第111章 该死的王伦(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花石不是1条船运的,而是1个个的船队。宋朝,“纲”意指1个运输团队,往往是十艘船称1“纲”。为保障“花石纲”的运输,关系国家民生之重的漕运都被挤在1边,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强征来运送花石。

由于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因此往往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十年”。

比较徽宗皇帝以及为迎合他的那些官员所做的勾当,蔡太师的这个9儿子蔡9知府,虽然平时也算为恶1方,也曾让许多人家破人亡,但比较“6贼”却明显不是1个重量级的人物。

除非他和梁红玉有恩怨。

但听她口气,却又不像。真有什么仇怨的话,不至于说什么“人人得而诛之”这种大而化之的道理,而会用“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之类的表情包。

这办法果然有效,白花花的银子立马进入了宋徽宗的腰包,西城所立即将这条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不仅在民间彻查公田,西城所还将荒山荒地、废弃堤堰、沙滩淤地等不适应耕种的土地也登记在册,鼓励百姓耕种纳税。这些土地即使后来被大水淹没,该缴的税费也不能减免。

对于能有水产的湖泊,西城所根据捕鱼船的大小课以重税。史料记载,西城所就这样挤出土地3万4千顷,增加赋税十余万缗,把宋徽宗笑得前俯后仰。

西城括田所1个公告,将梁山泊数百里水域尽数收为“公有”,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以盗贼论处。

这项规定成了梁山起义的导火索,所以王伦当初振臂1挥,才会有许多良民百姓跟着他做山贼。不然就凭王伦区区1介书生,人生地不熟,哪来那么大的号召力?

公田所设在汝州,受害最大的便是汝州人。汝州鲁山全县的田全部括为公田,“由是破产者比屋,有朝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不少人被逼上梁山。据真实的历史,最早在梁山起事的很多是汝州因“稻田务”被强行夺走了土地、由自耕农变成了佃农而实在活不下去的农民。

见王伦无语的样子,梁红玉可能知道未满足其好奇心,便淡淡地道:“奴家和他本无仇隙,只是听说江州有义士吴2郎,因为愤怒于蔡9鱼肉百姓,便在其放衙路上刺杀,不幸被其身边的家将所擒。蔡9派人严刑拷打,让吴2郎攀咬其政见异议者。

他要攀咬的,都是朝廷或地方上的忠义之士,吴2郎是个好汉,誓死不从,后来被虐杀。

奴家知道消息后,正值蔡9回京,便从江州1路跟踪到京城伺机下手。只是此贼可能也知道伤了天和,所以身边防卫甚密。

至于花石纲就更不用说了,徽宗建中靖国年间,为修建景灵宫,下令到吴郡征集太湖石4600块。北宋“6贼”之1、当时的知苏州府朱勔为了迎合上意,役使成千上万的山民石匠和船户水手,不论是危壁削崖,还是百丈深渊,都强令采取。

太湖石经过长期的水蚀,佳品形成了瘦、漏、透、皱的特点,1些太湖石体量很大,这就给搬运带来了难题。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用胶泥把石头封住,再裹以巾麻载运,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时为运载花石,朱勔可任意抽调官、商用船,1度曾影响漕运。

这等奉承上皇的事,不能只由产出地的官员出彩啊,京中权贵也想掺合1脚。于是殿帅府高俅安排了禁军各色人等押解运载石头的船只进京,刚从梁山做过客的杨志杨制使就是其中的1个。

“制使”是朝廷派出的办理公务的官员,高于统领使,低于团练使,相当于中校副团。杨志肯定是不被重用的,这才闲的去押花石纲,本来这就是个闲官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