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第一太子 > 大唐第一太子 第117节

大唐第一太子 第117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婶子们携拌而去,屋中的行商好奇起来:“水车?自入长安以来,这些天一直听人说水转翻车,可是此物?”

武郎将笑呵呵:“是。”

三五个行商立时侧目:“银月村现在也用上水转翻车了吗?”

“长安好几个地方都用上了,我们银月村自然也不例外。”武郎将没说银月村是第一个用上的,还是试验地呢。

眼见几人神色,武郎将心念一转,言道,“收购豆皮腐竹的订单已经谈妥了,几位若是无事,不如去村里逛逛?先前只去晒谷场看了我们晾晒的豆皮腐竹,我们村子的其他景致还没看呢。”

一个月后, 长安已有好几个村落用上了新式翻车与筒车。这两件东西如同前几次的新事物一般, 很快引来各方诸多关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若有人说, 他们村用上了水转翻车高转筒车,大家都会做惊讶状, 目光中是掩饰不住的羡慕。

若有人说, 他们村还在用传统的龙骨翻车与寻常筒车, 那大概会等来一波炫耀, 然后被告知:你们落后了。

银月村。

随着全国各地以及外邦销售路线的打通, 如今的豆皮腐竹早已成了紧俏货,根本不愁卖,甚至有人为了省点钱, 不给中间商赚差价,特意找到货源地直接寻求供货。做为最早制作售卖豆皮腐竹的村子, 银月村接待的来往行商多不甚数。

这话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正中行商下怀。行商们连连点头答应。谁都知道银月村有什么景致可看?这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转翻车也。

武郎将领头带着众人出门,取田埂小径而走,一边行一边介绍:“这边种的是稻子,那边去岁种的大豆,收成不错,后来又与其他村子签订契约,购买了许多,因而如今我们大豆有余,无需种植,今年便种了土豆。”

“土豆?”行商脚步微顿,“可是传闻能亩产三五千斤的神豆。”

“是呢。土豆此物是太子殿下去岁种出来的,今年新皇登基第一件便是命人将种薯送予百姓试种,还令官府里正熟悉种植方法,教授于民。不只长安,外地许多州县也都得了。”

行商万分遗憾:“可惜我们那边没得到。听闻隔壁县有,县令县丞还带着种植文书亲自下地示范呢。都说亩产三五千斤,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村民们对此已然见惯不怪了, 以至于今日来的几个行商, 他们看都没多看一眼。这种事自有村长与几位村老接待安排。

村长可是做过郎将的人,村老当年在军中也多少是个小吏,哪个能力不比他们强?作为小兵,凡有令, 令必行。至于无令?哦,那该干嘛干嘛去。

因此银月村与别的村子相比,有股子独特的气息。那便是村长武郎将具有极高的权威,在他的用心经营下,村里上上下下拧成一条绳,无法是退伍士兵还是家眷老幼,都十分团结,也十分讲军令会服从。

几个婶子如往日一般挎着篮子提着桶绕道篱笆外喊:“阿兰,去不去磨豆子。刚子他们几个已经用完了,水车那边的磨盘现在空下来,我们正打算去呢。”

阿兰在里头应了一声:“去去去,等我。我把泡好的豆子带上。果然还是如今的水车好使。以前我们磨豆子要费多少时间,如今可轻松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