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二三事 > 第一八四章 淞沪战 二十一

第一八四章 淞沪战 二十一(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1928年定都南京后,国民政府为把这里建设为拱卫京畿的屏障,积极完善要塞防务,改土炮为洋炮,增筑堡垒,增设炮台、守军,可谓不遗余力。

要塞区规划中将有黄山、东山、西山、鹅山、萧山六大炮台,配备最新的德制88毫米战防炮8门,德制150毫米加农炮4门,各型旧式榴弹炮19门,口径均在150毫米以上。军政部电雷学校的快艇部队也驻守于此。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早就秘密调集数个师的兵力,在上海、南京之间秘密构筑起两道国防工事,作为南京外围的防御线:吴福线北起长江南岸的福山,向南经常熟、苏州、吴江、嘉兴到杭州湾,系防御南京的第一线。第二线为锡澄线,北起江阴要塞,南至太湖边的无锡。而位于锡澄线与长江江防中坚位置的江阴要塞,无疑就成为了沪、宁国防工事的陆海军布防支点,长江江防作战中的总枢纽。

这里才是蒋介石最理想的战场所在,在这里可以极大的消弱日本海军的实力,给日本人以重创。

只是内部各派系的意见并不统一,他们并不愿意就这么拱手将上海让与日本人,而在离南京这么近的江阴开战。

临走前,范杰向谭伯羽了解了一下事情的进展,默默的点了点头,这事他不易多露面,一切由谭家操作就好,自己只要保持关注即可。

离开谭府,范杰便驱车前往河西,海河重工华美研究室,鲍尔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最近鲍尔一直在上海散布谣言说日本即将进攻上海,也取得了极为乐观的成绩,各国公使给了日本极大的压力,甚至要求日本减少驻上海的兵力。

一时之间日本人在上海的动作也小了许多,当然,更多的是隐蔽了下去,日本人不会因为英美法等各国公使的压力就取消上海作战计划的,日本海军尤其不允许,最近他们更是减少了对东北的支援,惹的陆军怨声载道,对锦州的攻势也减缓了下来。

张学良在锦州已经有些顶不住了,东北军真不是一年前的那支强军了。

孙科知道自己对军队的掌握力度不够,所以他压根就没多管,只是默默的坐着迁都洛阳的准备。

范杰对于这些事情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还未成体系,等过一阵回了南京便可以好好的找师兄们谈了谈了,而早已经掌握在戴笠手中的廖雅权也到了可以动用的时候,想到这里范杰心里一动。

鲍尔抱着小丽莎就在华美门口等着范杰,范杰下了车,稍微寒暄,就从鲍尔手里将小丽莎抱了过来,小丽莎叫着‘教父教父’,拿着范杰递过来的礼物咯咯的笑了起来,范杰抱着小丽莎跟在鲍尔后面走进了华美总部。

;

日本人的攻势一缓,他心里的小九九又开始转了起来,不过这回他不着急了。对于日本人即将在上海与中国政府开战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军队上层,张学良也是知道的。

蒋介石虽然下台,但孙科在上海战事方面也不敢怠慢,蒋介石留下的一些计划依旧在执行,警卫一师,警卫二师的改编已经开始进行,范杰的兄长范汉杰也已经到第十九路军任职,一大批黄埔骨干都去了第十九路军,十九路就的战力强了许多,对即将到来的战事也开始进行部署。。

陈铭枢之所以愿意接受黄埔子弟进入第十九路军,主要原因还是蒋介石放了邓择生一马,陈铭枢与蒋某人的关系要比历史上要好的多,原历史上因为蒋某人杀了邓演达,陈铭枢与蒋介石几乎翻脸,这也是蒋介石一二八前期不派兵支援第十九路军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蒋介石心里的理想战场并在上海,而是江阴。

早在春秋年间,吴国就已在江阴的席帽峰修筑烽火台。自南北朝起至宋、明历代均在此地驻屯水师、设置关隘。韩世忠、辛弃疾等抗金英雄都曾在此驻防。满清更是早已重视起这一战略要地的营建。

民国后,江阴要塞在军阀混战中年久失修,装备陈旧过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