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二三事 > 第两二六章 鏖战淞沪——庙行

第两二六章 鏖战淞沪——庙行(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第二天,也就是民国21年2月14日,张治中率领第五军从南京出发,赶赴上海。

在这一天,陈铭枢也致电蒋光鼐,除了通知张治中已率第五军前往增援外,他也转达了蒋介石的嘱托,称:“若和平无望,敌来犯时,予以一极大惩创,然后别作良图。现已准备加调八十七师孙元良部增援。总司令并电韩向方、刘经扶、上官云相、梁冠英共选现役徒手兵三千,输送来补充代募五千新兵矣。”

就在随后的几天里,蒋介石分别命令十九路军接收了来自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部精挑细选而来的增援上海的徒手兵2000人,由于紧赶时间,所以武器装备一律到上海附近解决。

除了蒋介石外,汪精卫亦有动作,2月15日,汪精卫致电已至全州的张发奎第四军,称:“兄部援黑,志在抗日。今日军近在淞沪,不如放弃援黑,径来淞沪,与十九路军共同作战,较为直截了当。”

张发奎在九一八事变后原计划北上支援黑省马占山,接到汪精卫的电报后,迅速改变了行程,赶赴上海,而这也是后来张发奎得到蒋介石信任的开始。

2月14日上午,南京政府正式下令委派主动请缨抗日的第5军军长张治中,率所部第87、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归第19路军统一指挥。接替从江湾北端经庙行至吴淞西端的防线,为左翼军。第19路军为右翼军,担负江湾、大场以南及上海市区的防御。

而就在出发前的13日深夜,张治中起身开窗户、面向故乡写下一封遗书:“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身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

其实不只是张治中,教导总队大多数人都在写家信,写遗书,2月13日,唐光霁专门放了半天的假,给总队的官兵们,处理家庭事务。

范杰也不例外,在这一天晚上,他难得的没有在中央军校休息,而是早早就回了自己在中央大学附近的家。

舅父舅母已经在年前就回了湖南老家,在南京,他已经没有一个家人。

其实在这个时候,人员兵力上的问题容易解决,而最难的还是财政上的问题,因连年战乱,又逢去年江淮大水灾,在加上蒋介石下台等一系列政治上的原因,国民政府财政一时极为窘迫。

早在1932年1月下旬时,国军各将领就纷纷致电,称“粮弹缺乏,已到断炊地步”。但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准备将九一八事变前在江西剿共的国军部队调浙转沪,又迁都洛阳,皆需款甚急。

早在2月5日,中央军嫡系88师师长俞济时就致电蒋介石,称给养断绝。2月11日,中央军嫡系第18军军长陈诚也自江西吉安致电蒋介石,称部队已经欠饷近2个月,伙食无着,加上共军侵袭真急,急需支援。

家信,范杰这段时间写了也不知一封两封了,自从他将妻子送回湖南老家后,每隔几天都要给家里去封信报平安,让巧儿安心的保胎。

这一次的战事也不知道结局如何,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有幸能够活下来,为人子,为人夫,都有一份责任,而且再有4个月自己的孩子就要降生了,范杰坐在窗口的书桌上,嘴角弯了起来。

范杰在书桌上写了很久,才将最后一封家信与遗书写完,家信会在明天早上寄出,而遗书则会藏在家里,若是自己真有不幸,到时巧儿也会在家里找到的,万一有幸能活的下来,范杰自然会回来将之焚毁。

该做的交代在老家的时候,都已经交代过了,一切就等待战事开始了。

范杰安静的躺在船上,闭上眼,睡着了,一夜无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