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刘秀君临天下 > 176 其二,妥善处置功臣 一

176 其二,妥善处置功臣 一(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更何况,人的**往往像潮水一般,是汹涌澎湃的。当人的实力积累到一定时候,对一哥的宝座多看几眼,甚至产生想上去坐坐的念头,都是难免的。

这样,刘邦的封赏让不少人产生了一种想法:我能够有今天,是自己拼命流血换来的,当然,我如果再拼命、再流血,还可以换来更大的荣华,运气好的话到一哥位子上坐坐也不是没有可能。

于是,建国之初,刘邦逐渐感到这些功臣有点尾大不掉,特别是对那些功高位重的老朋友,觉得难以驾驭。

于是,7个因功受封的异姓王有6个(除长沙王吴芮外)先后反叛,也被刘邦先后摆平。

刘邦痛感自己分封失策,跟大臣们约定:“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正位之后,他对功臣大肆封赏,不仅给他们封王封侯,赏给他们金银财宝,还让他们担任上至朝廷核心领导班子成员、下至地方郡县官吏的各种公职。

总之,他不仅让功臣们有面子,还让他们有里子、有实权。

起初,刘邦封英布等7个功劳特别大的功臣,及赵佗等3个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为王,由于这哥儿几个都不姓刘,史称“异姓王”。

他封的列侯较多,有的称达143人,有的称153人。

在王侯之下,他设19个爵位级别,按照功劳大小分别授予那些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将士们。

不久,他再分封就只分封刘家爷儿们为王了。

但是,刘家爷儿们也不是都靠得住的。关于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和武帝时的“推恩令”,大家都熟悉了。

也就是说,刘邦起初分封带来的严重的政治问题,他的子孙几代一哥才逐渐解决。

按照《汉书》的统计,刘邦时期,从丞相以下至县衙工作人员,共有官、吏职位12万零285个,而上述王、侯及19个爵级的受封者达数十万之多。

这也就是说,国家的各级各类干部、职员岗位,全部被大大小小的功臣占据了。

客观地说,论功行赏对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是很有作用的,但关键在于赏什么,反正赏官职官位是不科学的。

特别在开国之初,让大批擅长攻城略地的将士来治理国家,是很玄乎的。

道理也很简单,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就好比砍人跟造就人、捣毁一座城市跟管理一座城市,完全不是相同的概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