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欧的雄鹰 > 第366章 又一件大事

第366章 又一件大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比起其他国家民众的强制服役,农民更愿意花钱代替。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几乎取代了劳役地租,水利设施的修建、法律的保护、社会的稳定,他们共同促成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人口增长率也是各职业中最高的。

当然不管是农业税还是工商业税,贸易收入的大头仍是东方贸易。皇帝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的财富,而更多的宝石、咖啡、肉豆蔻这样的东西更容易卖出高价。但东印度公司也有开始些怨言。

他们希望公司能够将那些传教、建立政府这样的职能分开。他们非常愿意在印度进行扩张,至于其他方向实在是有心无力,不过垄断贸易还是可以的。

“贪得无厌的家伙”

“这还只是第一次的拨款,东部是个长期的投资,毕竟那里的破坏太严重了。”

即使彼得的雄心再大,巴蒂斯特也不得不给他泼上一盆凉水。

“殿下,帝国目前的财政还是有些紧缺,到处都是要钱,而且还要扩军。”

扩军,看来他不在的时候错过了很多事情啊。

“以后的款项可以慢慢来,但先头的这50万必须要跟上才行。”

这算是给巴蒂斯特留了一口气,先头款项可以从部分项目挤出来,再不济还可以向商人短期借款,都在规定期限还了,信誉还不错。

帝国的财政压力是彼得必须要面对的压力,父亲将所有经济部门交给他管理就是看中他的财政能力,他有能力搞到钱。彼得必须要重新建立新土地的经济体系并纳入罗马的市场下。

<div class="contentadv"> 关税是彼得想到的第一个扩大收入来源,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贸易中心。每年的关税都保持在30万列伊左右,而估计出口的措施也让关税提升不少,但空间不大。

然后就是农业税,这是最主要的收入。帝国重新设立农务官,制订保护农民的法律都是重视他们带来的收入和社会稳定。

此时的罗马国内,自耕农和佃农得到了最好的待遇,尽管还是生活不如意,但至少能活下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