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惊雷 > 第九十二章 东进序曲

第九十二章 东进序曲(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从梁末青的角度,他自然是倾向于驻守河南黄河西侧的第三集团军,倾向于继续向豫东发展。但杨天风执意向东,很是坚决,三纵挂的可是豫皖挺进队的名号。孙桐萱呢,也是豫皖边游击总司令。怎么说,也不算超出作战范围。

当然,杨天风还表示向东发展并不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并不意味着豫东的放弃和作战的停止。只不过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形势有变时,作战方向还会再进行调整。

两人的意见算是达成了一致,虽然梁末青是有保留的,但还是召集参谋,制定东进的行动计划。

按照目前三纵的编制,共有三个支队。每个支队团级编制,一千五百余人;三个炮营,共七八百人;而剩余人马在扩充完毕后,也将是团级建制,定名为直属警卫团。

感谢jedi2862...,Berserke...,麻辣熊猫,山外还是伤,浪漫银月,书友130516...,摩人,happyjim...,我想远飞2012,浪漫银月,爱做白日梦10,书友151219...,gfg81343...,古亭往事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

濉溪(现淮北市)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境内有相山、老龙脊及一些小山丘,其余为冲积平原,以平川广野为主要地貌特征。

杨天风强调的理由中还有矿产资源,濉溪除了煤资源丰富外,还有铁、铜、金、水泥用灰岩、高岭土等矿产。特别是铜、金,储量分别居皖省第六和第二。而当时造子弹、炮弹全都是用铜,没有铜料,三纵的军工生产就难以突破,部队规模也要受到极大制约。

“濉溪当然如长官所说,还有宿县,都有很多可取之处。”梁末青看着地图,指点着,不无顾虑地说道:“可靠近津浦路的话,日军必然警惕。且将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四战之地,恐怕——”

“抗战就是要与鬼子打,避战岂为军人本色?”杨天风慷慨激昂,说道:“向西、向北发展,不也是要靠近陇海路,商丘日军岂能坐视?两相权衡,我还是力主向东南发展,向津浦路进军。况且,我们只是抵近津浦路,光复路西的大片地盘,并不是要直接向铁路下手。”

其实杨天风并没说出全部,在历史上,在一九四一年八月正式形成,由八路军、新四军建立的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三块根据地所组成的淮北抗日根据地,最严重的一次威胁是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日伪军七千余人的大扫荡。

按照杨天风的规划设想,到那个时候三纵至少也应该有万人之众,还怕这样规模的扫荡?当然,如果三纵真的对津浦路威胁很大,也不排除历史发生改变,日军提前展开扫荡和围剿行动。

但从华北、华南、华中的日军实力和对抗日武装的打击力度来看,向南、向东比向北要容易和顺利。历史上,新四军的生存状况就比华北八路军要好很多。何况,这个方向上还有皖省的大别山根据地,有桂系国*军的很强的力量。

把现在的三纵定在发展、壮大阶段,杨天风自然要趁虚而钻,先抢地盘、抢人口、抢资源。以此为基础,等到军工生产取得突破,部队的装备和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后,才是与日本鬼子硬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时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