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惊雷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卡尔逊的考察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卡尔逊的考察(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话被卡尔逊引用,不仅令蒋鼎文难堪,还令国府不好处置,只好装聋子,不与理会。

“对边区的治理,我不敢说尽善尽美,但一个模范区的称谓还是够格的。”杨天风说道:“既然是模范,国府为何不能推而广之?政治、经济搞得好,对军事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区区一个十一军,便把上百万国*军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装备上的优势,国*军待遇和体质上的问题,也是重要原因吧?”

“再说到与八路军的关系,马兄难道不知道在沦陷区坚持抗战的艰苦?”杨天风脸色严肃起来,“对付鬼子已经是竭尽全力了,还要与八路军交恶,豫皖边区还能不能有安稳发展的时间?边区的形势,我已经向国府作了详细汇报,相信国府会理解我的做法的。”

“国府当然理解杨老弟的苦心。”马玉名赶忙解释道:“既然把边区树为模范,那自然是希望能坚持长久。杨老弟以少量物资为代价,便能使八路军甘为驱驰,减轻北面的压力,也是高招儿妙策。当然,这个,这个限度,要掌握好。”

你们都不懂我,也没人能看透我。什么甘为驱驰,你们也不明白八路军。

当时,卡尔逊在河南省境内看到的情景是形势非常复杂,要经过的地方离鬼子很近,并有汉奸土匪出没。那里只有一些国民党的杂牌队伍,这些杂牌军派了一个连护送他们。护送的士兵一路上摘地里的西瓜吃也不给老百姓付钱;行起军来一路掉队;强拉群众的大车代步;每过一个村子就要停下来打尖,把枪架起来,找个树荫休息,也不放警戒。

对此,卡尔逊对同行的人抱怨道:“我和八路军一起安全地过了四次敌人的防线,八路军始终是中国数一数二的队伍,可是现在这些人似乎想让日本人把我抓了去。”

正因为卡尔逊见识了八路军的优良传统和战斗经验,也领教国*军的散漫败坏,对蒋委员长所说的敌后抗战模范地区——鲁豫皖边区的战绩,以及大后方报纸对此的报道赞扬,表示了深深的怀疑。所以,他决定再进行一次考察,并为此推迟了回国的日期。

“卡尔逊回到重庆后,经常给外国记者、传教士和一些听众演讲,说八路军是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最懂得为什么而战,官兵关系最民主,与民众的关系如鱼水情。他还给了八路军的将领以很高的评价,并帮助斯诺和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推动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马玉名看杨天风似乎没有什么兴致,又加重了语气,说道:“特别是对国*军进行了批评,这是很不妥当,对国府很有恶劣影响的。”

杨天风淡淡地笑了笑,说道:“卡尔逊的言谈应该是超出了作为外交官所能许可的限度,与美国海军部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我想,他可能要为此付出代价,甚至有可能结束他的军人生涯。”

杨天风心中感慨,故意叹了口气,说道:“知我者,马兄也。边区发展到今日这般景象,杨某实在是得助于马兄甚多啊!”

“杨老弟客气了。”马玉名脸上得意的神色一闪而逝,摆着手谦逊道:“微薄之力,微薄之力啊,实在是愧不敢当。”

马玉名有些惊讶地看着杨天风,他倒是真未研究过什么美国海军部的看法,对杨天风的判断也感到意外。

杨天风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其实,对卡尔逊的言行不必太过在意,他对美国政府的影响不大。当然,他来考察,我会认真对待,也没什么要遮遮掩掩的地方,除了一些涉及机密的产业。”

“杨老弟自然是不需什么遮掩的。”马玉名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搞得有声有色,说是模范区,当承不让。杨老弟的头脑和口才更是要得,不会象蒋鼎文那样胡说八道,被抓住把柄。”

“至于和八路军的关系,杨老弟还是要多加注意,毕竟国府的风向已经转了。”马玉名最后又提醒了一句。

蒋鼎文是蒋委员长的亲信,位列五虎上将之一,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兼任陕西省省长。在西安,卡尔逊不仅看到蒋鼎文阻拦给八路军的军需供应,还阻拦运送给八路军伤病员的医药用品,并说出充满血腥味的话:“你知道吗,他们死了我们也管不着,我们就是要他们都死光才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